不要宏愿学校和英文教数理 教育组织冀代教长有多元思维


陈安棋

马哈迪再次出任国家领导人至今的谈话,经常重提旧课题,所以华社自然担心他重新实施旧教育政策。(档案照:透视大马)

日前,首相马哈迪将暂代教育部长一职,直至委任新教长。消息宣布后,董总主席陈大锦促首相不要走“回头路”,即勿重新实施旧教育政策,引起议论。

那究竟其他教育组织又如何看待此事呢?

吉隆坡崇文华小校长王仕发向《透视大马》透露了对代教长的期望,并希望代教长能用开明的想法,让我国教育计划得到持续性的发展。

他指出,本身欢迎马哈迪兼任代教长,并期待更开明的教育理念。

“上任部长未完成改革任务就离职了,所以希望代教育部长,而且他又是我们的首相,能有更大的权力去执行很多教育理念改革。”

王仕发也是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。他希望,马哈迪能重新考虑,落实科学、工艺、工程与数学(STEM)教育。

另外,教专秘书长陈发福则指出,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至少要9年才看到成果。

“我们不期待改变,因为发生任何变化,受害者就是我们的学生。但是,我们期待国家教育计划能够得到持续性发展。”

他说,该组织负责执行教育部的规定和政策,所以经常会提供意见给该部。

“我们最大的希望,就是可以和部长定期进行会议。”

另外,林连玉基金会主席刘志文告诉《透视大马》,马哈迪再次出任国家领导人至今的谈话,经常重提旧课题,所以华社自然担心他重新实施旧教育政策。

马哈迪曾于早年前,即1974年至1977年出任教育部长;他在担任第四任首相期间,曾积极推动宏愿学校和英文教数理政策,惟当时遭到华社极力反对而宣布暂缓。

“实际上,当时英文教数理实行了一段时间,但成效不大甚至有退步现象,所以政府后来就纠正了。”

宏愿学校计划的推行,是为了落实以马来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单一源流学校制度,逐步将华小和淡小改为国小,当时因为受到反对而无法落实。(档案照:透视大马)

刘志文说,2003年我国实行英文教数理政策时,华社极力反对,原因是小学生连最基本的英语都还未掌握好,却要用英语来教数学和科学?

“如果让用英语来教小学生,这肯定会影响进度,比如one plus one equal two,学生可能都不懂,科学的专业名词同样不了解,怎样用英文来教?所以当时华社认为,母语教育才是最好的语文,让小学生容易吸收。”

他认为,即便到现在,也不适合实行有关政策,因为老师水准不高,又该如何去教导学生呢?

“现在学校老师英文素质不高,你还要去训练他们讲英语才能教学生,不然怎么教呢?”

因此,他希望马哈迪担任代教长一职,能用多元思维来看待教育问题。

“毕竟,如今全世界都走向多元化,而不是走向一种狭隘的思维。”

双语课程计划是教育部在2016年推行的教学制度,性质类似早年废除的英语教数理科政策(PPSMI)。

按照官方的说法,双语课程的实行迎合“巩固国语,加强英语”的教育政策(MBMMBI),在吃重的数理科教学方面可为学校提供选择,打造一个让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的平台,从而提升学生的竞争力。

不过基于这项方案冲击母语教学,影响授课时间之余,也会对学生的课业表现造成影响,华团组织纷纷表态,尤其不赞同华小落实双语课程。

另外,马哈迪曾经在90年代初推行宏愿学校计划;1995年12月,教育部完成了《宏愿学校计划书》,但在华社群起反对下,“宏愿学校计划”暂被搁置。

然而,到了2000年7月25日,首相马哈迪医生在召开国阵会议后,宣布国阵14个成员党一致同意设立“宏愿学校”。

2000年11月,教育部长慕沙宣布在全国两个地点增建全新的“宏愿学校”,即雪兰莪州首邦市(涉及国小、华小和淡小)以及柔佛州柔佛再也(涉及国小和华小)。由于华社激烈反对,政府最终取消在柔佛再也推行“宏愿学校计划”,并批准把一所已建好的国小转换为柔佛再也华小的新校舍,而首邦市的“宏愿学校计划”则继续推行。

2002年6月,雪兰莪州首邦市“宏愿学校”正式启用,这也是全国至今唯一涵盖国小、华小和淡小在内的“宏愿学校”;稍后,教育部也把这所“宏愿学校”里头的华小取名为敦陈祯禄华小。


若想留言,请订阅或登录。


评论